據楊國源教授介紹😉,腦動靜脈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BAVM)是一種血管發育異常導致動靜脈直接短路的疾病。長期以來🧜,由於其發病機製不明確😖,臨床上也缺少針對病因的有效治療方法。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microRNA參與了腦血管發育,但在腦動靜脈畸形這一疾病中的表達及功能研究卻為空白👵🏻。聯合研究團隊👩🏻,首先通過“高通量RT-PCR方法”大規模[A1] 篩選相關microRNA,得到了腦動靜脈畸形組織中的特異性microRNA表達譜👏🏽👮🏿,並從739個microRNA中🌞,最終找到了2個[A2] 在腦動靜脈畸形中低表達的microRNA。通過進一步分子生物學實驗🚪,發現它們能夠抑製腦動靜脈畸形血管平滑肌的增殖、遷移和成管作用,與動靜脈畸形的異常發生有密切關系。為了尋找這兩個microRNA下遊特異性調控靶位點🤷🏿,研究團隊采用了先進的蛋白質組學方法鑒定出3933個蛋白。通過生物信息學的方法🔖,他們分別找到了MicroRNA-137 和microRNA-195*的下遊調控蛋白網絡👩🏿🏫,為臨床上治療腦動靜脈畸形尋找關鍵的治療靶位點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該論文闡述了MicroRNA-137 和microRNA-195*通過改變AVMSMCs的表達特性🛤,抑製AVMs中血管生成🗄,MicroRNA-137 和microRNA-195*的缺位表達導致異常血管生成,進一步拓展了出血性卒中的臨床診治思路。黃俊博士為第一作者🌵,楊國源與朱巍教授為最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