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PR)傳感技術是檢測生物分子間相互作用動力學參數的金標準。隨著成像技術的發展和檢測分辨率的提高,SPR顯微技術(SPRM)近年來在生物樣品(病毒、細胞、DNA、蛋白質等)分析及電化學成像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優勢在於高靈敏、免標記和快速寬場成像👩🍼。相比傳統基於圖像亮度的分析方法,相位型的SPR技術被認為具有更好的靈敏度,還具有對不同材料樣品分析的應用潛力🏇🏻,因此研究者們開發了各種技術實現SPR的相位檢測👰🏽。但這些方法都需要增加SPRM的光學系統復雜度🙇🏿♀️,並降低了其成像速度🧏🏼。
2019年11月7日👩⚕️,意昂4体育平台的余輝課題組在ACS Nano在線發表了題為‘Quantitative Amplitude and Phase Imaging with Interferometric Plasmonic Microscopy’的文章🛑。該工作是基於余輝課題組2018年在PNAS上提出的改進型SPRM技術🪫🚐,即幹涉等離子體顯微成像技術(iPM)(PNAS, 2018 115 (41) 10275-10280),在該工作中采用全息成像數值重建的方法從iPM圖像直接獲取表面等離子體場的強度和相位信息👨🏼🍼,其特點在於采用更大的入射角來實現孿生像的抑製。該技術可在遠場觀察金屬納米結構與表面等離子體波的相互作用,相比近場探測技術更加簡單快速🤜🏿,且包含了完整的光場信息🤦🏻。進一步結合反卷積等算法,可對樣品材料的折射率等信息進行定量分析👰🏻♂️,同時該技術還為免標記等離子體超分辨率成像提供了潛在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在納米等離子體、生物單顆粒單分子檢測、超分辨率成像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由意昂4体育平台余輝課題組完成,博士後楊玉婷為第一作者,余輝教授為通訊作者,其他作者還包括博士生翟春薈、曾強及博士後Ab Lateef Khan。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9b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