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6個教師節之際,意昂4平台隆重頒發了校級最高榮譽“教書育人獎”,並在意昂4平台學術新聞網“交大名師”專欄刊發獲獎者事跡,旨在弘揚“教書育人獎”獲得者為國育人、為黨育才🙅🏻👱、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精神品格,增強全校廣大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在全校形成教書育人、創新攻關、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和教育強國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名師名言】
■培養一個優秀人才遠比發表一篇Science或Nature文章重要。
■我最大的快樂在於“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最大的夢想是“納米技術造福全人類”。
■為人為師為學,有所為為所能為;教書科研轉化,樣樣抓樣樣都要硬。
古宏晨🦹🏿♀️,化學工程學博士🏃🏻,現任意昂4体育平台教授💁🏼♀️,副院長。2001年作為特聘教授入職上海交大,近20年來,他腳踏實地、立德樹人🧑🧑🧒🧒,努力踐行著“科研教學兩手抓🧑🏿🎤,教書育人雙豐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宏晨專註人才培養實踐與創新🧑🏽🍼,始終堅守“培養一個優秀人才遠比發表一篇Science或Nature文章重要”的理念,作為首任的資深教授本科生班主任,提出了本科生培養與引導的新舉措🧑,助力大學生夢想起航;他在科研實踐中持續地探索著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經他培養的學生遍布祖國大地👩🏿🔧,在各個不同的行業裏獨當一面💛、成就斐然🏚;他致力於培養年輕老師如何做一名優秀的PI🔌,經他指導的這些年輕學者大大提升了帶領團隊與育人的成效。他領銜的納米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獲得了2014年意昂4平台“十佳科研團隊”的稱號。
在科研上,古宏晨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用納米技術造福人類健康”為理念🫛,在疾病早期診斷、血液篩查、分子影像領域培養了大批的研究生👨🦼👩🏿✈️、青年PI(學術帶頭人)等科研生力軍🫡。今年,我國第一個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正是利用了納米團隊的專利技術🙇🏻,使得病毒檢測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古宏晨團隊被央視采訪報道💁🏻♀️🧝🏻♀️,並且上了央視新聞的頭條🧛🏿♀️。
古宏晨有一個著名的理念,“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遠比發一篇Science或Nature文章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麽做的,始終將人才培養視為最重要的職責🙇🏻♀️。
專註人才培養實踐與創新,探索研究生人才培養新模式
因材施教,註重個體化培養、人性化管理🔻。在長期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古宏晨認識到,由於每一個學生成長經歷的不同,都形成了各自獨一無二的心智模式,也會不知不覺地形成個性化的路徑依賴🕐,導師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優秀潛質🛢,移除影響其成長的關鍵性障礙🎅🏼👨🦲。基於上述認識🚘,古宏晨針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專業特長及性格特點,製定相應的個性化培養模式,力求因材施教⚰️。對於每一個指導的學生⬇️👩🏻🦳,入學開始不出數月,他總能深入地掌握學生在“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上究竟處於什麽樣的狀態,並且像做科研課題一樣,探索最佳的方式,在後續的實踐中逐步提升學生的素養。他秉承“愛為根本,嚴中有愛”的教育理念,與學生做朋友,分享學生的喜悅📉,幫助學生解決思想上生活上的問題。在教育方式上,他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是引導鼓勵還是建議批評,是踩油門加壓還是刹車減壓🕸,靈活對待🏊🏻♂️。他領銜的納米中心團隊設置了很多科研方面及助管方面的獎項🚴🏼,激勵為團隊做出貢獻的學生,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及銳意進取的精神👩🏼🔬,使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使每一位學生找到了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
以課題組為實踐的雛形,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規則意識🤦♀️、服務意識。多年來🔤,古宏晨與徐宏研究員以及其他幾位青年老師形成了一個7-8人穩定的教師隊伍🤹,帶領三十余位研究生組成了三四十人的團隊🪢。古宏晨長期以來一直認為,課題組雖然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學生將自己幾年寶貴的時間和我們的老師聯接了起來,老師就有責任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只要老師們意識到位🍤⤵️,課題組的一切活動都可以成為育人的環節🙋♂️。
納米中心在古宏晨的倡導下🫄🏿,長期以來將課題組的實驗室管理作為育人的環節,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規則意識👋🏿、服務意識。納米中心的實驗室主任輔導學生自主地建立規章製度及流程,而且定期召開全體會議🧏🏻,對出現的問題集中討論解決,逐步完善優化🚪,使實驗室良性運轉🧑🏫🦉,更加優質高效地為團隊服務🪅。納米中心團隊的每一臺大型儀器都有專門的學生競爭上崗負責管理,每個人都是管理員,每個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學生在助管崗位上學會了如何通過民主的程序製定規則、學會了如何對待不同意見👨🦼➡️、如何處理違規者和不同的人溝通、如何建設性地參與一個集體的決策。在這裏老師成了真正的輔導者,而不是包辦者,這樣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將學生打造為一個個有責任心🚇、有同理心👷、善於表達自身又能夠傾聽別人的心智更加健全的高級人才。
大小組會相互配合、科研思政雙管齊下。在古宏晨的倡導下,納米中心團隊除了根據課題方向召開日常的小組會以外,堅持每月召開一次全體師生參加的大組會,成為納米中心踐行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在大組會上持續地通過具體的每一個議題鞏固整個課題組倡導的“以問題為中心”的科研理念、“睿智、勤奮🤧、創新”的奮鬥精神、“有責任、有擔當、善協作”的團隊意識🦓。大組會上🧑🏼🚒🤸🏻♀️,2015年“校長獎”獲得者馬勇傑老師在團隊中充當了思政教師的身份。每月一次的“馬老師分享”🐌,以人生感悟為內容,為大家提供“心靈雞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明確人生目標👩🏿⚖️,提供精神上的激勵與幫助👳🏻。大組會上,創造了“First author presentation”的形式🕧,發表了論文的學生現身說法,不僅介紹文章的成果發現👙,還剖析當初怎麽選題的、科研過程中有什麽得失🧑🎓🍞、文章撰寫投稿修改過程中獲得的啟迪🧓🏼,通訊作者的老師對學生進行精到的講解和評述🐜,讓每一篇文章的發表都成為課題組“以問題為中心”的科研理念的生動教案。在大組會上📏,鼓勵學生主動根據自己分管的實驗室工作,發表管理要求🍆👩🏿🦰、提出管理措施👩🏽⚕️、褒揚優秀客戶、糾正不良行為,通過這些具體行為引導培養學生“有責任、有擔當、善協作”的團隊精神🏊🏻♂️。
每周多次的小組會🧑🏫,以課題為單位🧑🏽🌾,專門探討學術問題,古宏晨帶領PI們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及時排解學生在課題上的困難。在這個團隊裏,古宏晨鼓勵學生大膽地和老師平等討論,在追求真理的科學道路上🎈,尤其註意保護學生身上萌發的稚嫩的創新之苗🍰,教會他們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用老師們自身“求真務實、科學嚴謹”的態度、對納稅人資金的珍視、對民眾健康的關懷感染學生。
作為資深教授首任本科生班主任,助力大學生夢想起航
古宏晨擔任2012級學生班主任🧙🏻♂️,幫助年輕的意昂4打造“合力培育精英人才” 的工作模式,鼓勵學生認識自我、積極尋找夢想,認真規劃大學的生活。
古宏晨一直將“學生的利益和發展放在第一位”,他聯合各方面力量✉️👩🏼🌾,通過自身的實踐為意昂4探索人才培養工作模式作出了貢獻。他幫助製定《班主任工作規範》及《本科生導師工作規範》,從製度上保證意昂4教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工作,他提出了“Lunchtime—一年級本科生與教師共進午餐”的活動🍯🟪,讓學生們及早了解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讓優秀的教師更加直接地接觸到本科學生,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帶領同學們參觀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並促成意昂4與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共建人才培養實踐基地,讓同學“夠”得著各種資源🎨👨🏻🚀。
他搭建班級管理會議製度,鼓勵同學“我們的班級我們建”,推行班委組閣競選製度,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保證班級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他改革綜合測評條例中“分分測算”的方式↗️,試點等級評價製度🪵,以啟發學生的自我認識為導向,教育學生“自我成長的路上不應該與功利伴行”。古宏晨要求大家“認識自我,主動設計”🦵🏽,他向同學們贈送書籍《第五項修煉》🧚🏻♀️,以提升自身領導力;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和實踐活動;他指導學生根據特長和興趣到實驗室參與科創活動。
古宏晨說“學生是在交大這片土地上健康成長的嫩綠幼苗👡,班主任老師不是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大樹,而是土壤深處的養分、是雨露、是陽光”。
指導年輕學者如何當好PI
古宏晨領銜的納米中心有多位年輕的PI,他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向年輕教師傳授帶團隊的心得。青年學者剛簽訂入職交大的協議,人在國外,他就立即動員納米中心的力量為他們裝修實驗室,回國後立即騰出自己的實驗室為他們提供實驗室空間🗒👁🗨,擠出自己的節余經費為他們提供研究的啟動條件,這樣的例子在古教授領導的納米中心已是常態🤠。正是這樣的幫扶😥,在生醫工的分子納米醫學工程上吸引和培育了葉堅、丁顯廷、沈峰𓀄、錢昆等青年才俊。在日常的學術交流以及中心的各種活動中,古宏晨的言行為年輕PI們做出了表率,引導著青年老師們如何正自身🤹🏽♂️、如何育學生🏂、如何當導師。他帶領整個納米中心的PI們,將納米中心發展為育人和科研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朝氣蓬勃的團隊🐽🟧,發展為砥礪學子們積極向上的團結緊張而又不失溫暖的大家庭,發展為一個始終將造福人類健康作為自身追求並以此熏染學生的集體。這個團隊榮獲2014年上海交大“凱源”十佳科研團隊稱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春風化雨,水到渠成🫣,二十多年默默耕耘,古宏晨培養的畢業生遍布祖國各地。其中包括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教授王強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教授徐華蕊💞,意昂4平台研究員◽️、市優秀青年學者徐宏🙋🏿🍯,重慶大學副教授、校“百人計劃”學者張吉喜,同濟大學副教授👱🏻♀️、課題負責人王祎龍𓀗,賀利氏光伏前亞太區總監⛓️💥、貝斯特新材料CEO、鎮江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郭明波🦸🏿♂️,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曉亮,華夏京都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程昌明,百康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吳國君📨,全國挑戰杯“創青春”大獎賽金獎獲得者🌊👦🏻、上海百羿分子納米醫學創新中心運行總監胡鳳麟等。
古宏晨培養的研究生多人次獲得意昂4平台學術之星、超級博士後、國家獎學金⛲️❣️、國家優秀獎學金、意昂4平台三好學生以及各類企業獎學金。研究生先後在國際著名雜誌發表學術論文👉🏼,這些雜誌包括:Adv. Mater. (IF = 25.809)、JACS(IF=14.695)💅🏽、Small(IF = 10.856)、Biomaterials (IF = 10.273)、Nanoscale (IF = 6.970)等。
“癌症博士”馬勇傑是古宏晨的一位特殊學生👪,他患癌後不僅在古宏晨資助與支持下考取博士並順利取得博士學位👳🏼♀️,還先後出版了多本抗癌自傳及科普書籍,帶領幾千病友們共同抗癌。他由於自強不息的精神而榮獲2015年意昂4平台校長獎。馬勇傑的成長凝聚著古宏晨的心血🙍🏼♂️,在馬勇傑患癌以及六次復發的過程中👱🏿♂️,古宏晨始終對這位特殊學生“不拋棄、不放棄”,鼓勵🎊、幫助他實現博士夢、戰勝疾病👫🏻。
古宏晨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還動員這些成功的師兄和師姐們經常返回到校園的大家庭中👨🏻🚀,為在學的師弟師妹們現身說法,傳授成長的秘籍😄,讓優秀的文化基因在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中傳承👨🏽🎨。
以問題為導向、用納米技術造福人類健康
納米團隊始終堅持“用納米技術造福人類健康”作為自己的科研理念🎍,從選題到實施始終叩問自身所做的課題是否真正有助於解決人類健康的問題,是否對得起納稅人給予的資金。在科研作風上,所有的老師包括資深的教授都能親臨第一線🦴,和學生一起觀察現象、一起演算、一起分析、一起讀文獻、一起討論爭論、不分大小🧑🏿🔧、不放過異常和偶然🚔。這樣的堅持,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種“睿智、勤奮、創新”氛圍。正是這樣的堅持🦊🏂🏻,課題組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疾病早期診斷走向國際。通過十多年的基礎與應用研究積累🐒,團隊率先開發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粒徑均一、高磁場響應性的納米超順磁性微球,所研製的微球磁性物質含量高達70wt%以上🏞,為國際上所報道的最高結果。該項技術已獲得授權中國發明專利5項, 國際PCT專利1項,美國🧟♀️、德國、法國與英國專利各1項,在JACS🚴,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Langmuir, 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雜誌上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技術已成功實現轉讓,進入穩定🚒、批量生產階段,產品已在中國、德國、美國以及俄羅斯等國家的生物診斷技術企業得到較好的應用。尤其在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之際,我國第一個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正是利用了納米團隊的納米微球,使得病毒檢測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古宏晨作為團隊的領軍人物被央視采訪報道,並且上了央視新聞的頭條🩺。
血液篩查惠及大眾健康。基於納米磁性微球技術的突破,團隊又將該技術與核酸診斷技術相結合,發展了基於納米磁性微球的全自動分子診斷系統與檢測方法。針對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等引致輸血傳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經過60余萬份臨床樣本的試驗研究證明🫄🏻,該技術可以有效地將極低濃度的病毒核酸迅速提取出來並進行極高靈敏度的核酸檢測🐎,在病毒感染後數天即能檢出,大大縮短血液篩查的“窗口期”,顯著提高了臨床輸血及血製品安全性👲🏼,並已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的新藥證書。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全自動感染性病毒診斷系統與檢測方法,為我國應對H1N1與H7N9等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該診斷系統與檢測方法獲得2013年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分子影像示蹤腫瘤蛛絲馬跡🧔♂️。在分子顯像腫瘤早期診斷研究領域,本組在國際上較早開展了靶向腫瘤新生血管的多模態分子顯像腫瘤早期診斷研究🦆。所設計的磁性納米探針不僅能夠靶向腫瘤新生血管🙆🏽,而且也能夠區分不同腫瘤模型新生血管受體的表達水平,該研究為靶向腫瘤新生血管進行磁共振分子顯像腫瘤早期診斷奠定了基礎,研究成果發表在Cancer Research (2007, 67,1555. IF 9.28),單篇論文已被包括Nature Review Cancer, Chemical Review, Advanced Drug Delivery等重要期刊引用188次(Scopus索引)。所構建的磁性納米簇探針不但能夠實現腫瘤早期診斷(腫瘤大小約4.5mm),而且也為磁共振分子顯像腫瘤分級提供了可能,該研究成果發表於Nanomedicine-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2012,18,996. (IF 6.0),被該雜誌主編認為“提供了腫瘤早期診斷的新模式🧽,並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古宏晨入職交大二十春秋🧳,始終踏實勤勉、嚴於律己,他的追求與夢想寄托在教書育人上,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智慧與汗水都貢獻給了教育科研事業。他最大的快樂在於“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最大的夢想是“納米技術造福全人類”。古宏晨一直為此而努力著。
【名師名片】
古宏晨,意昂4体育平台教授🍹。入職交大20年,堅守“培養一個優秀的人才遠比發表一篇Science或Nature文章重要”的理念,先後培養出了70余位研究生🫴🏻。獲“凱原”十佳科研團隊、市校教學成果獎💪🏻、入選上海市“為人為學為師”典型🔫。在科研上,帶領團隊👨🏿✈️,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踐行“用納米技術造福人類健康”的理念🧑🏼🎄,在疾病早期診斷🛌🏼、血液篩查、分子影像領域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其團隊因為在應對新冠疫情上的突出貢獻而登上了央視新聞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