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利用核酸分子作為感知元件的生物傳感器,其中,核酸分子的特異性識別能力是製約生物傳感器應用的關鍵。Ellington和Tuerk在1990年首次提出核酸適配體的概念並指出可以通過指數級富集的配體進化技術(SELEX)從體外篩選得到。核酸適配體是由短的單鏈DNA或RNA分子組成👨🏻🦯,具有強穩定性🧘🏽♂️🫱🏽、高重復性、非免疫原性以及對位點特異化學修飾敏感等獨特性質,同時易於大規模合成,被研究者普遍認為是分子識別中可以替代抗體的候選物。盡管適配體具有上述突出特性🧡,但其在生物傳感中的應用仍受到諸多限製👨👨👧👦🐐,主要原因是缺乏適用於廣泛生物靶標分子的高質量適配體。因此,如何有效篩選具有不同結合能力的適配體成為生物傳感器領域的瓶頸👳🏻♂️。
近日,意昂4平台樊春海院士與宋萍副教授應《Nature Chemistry》雜誌的邀請,在“News and Views”專欄撰寫了題為“Selecting aptamers with programmed affinities”(篩選具有可調親和力的核酸適配體)的觀點文章🈷️,以同期發表的Pro-SELEX新技術為例(Chang, D. et al. Nat. Chem. 2023),指出了核酸適配體篩選中如何來程序調控所獲得的適配體的親和力是一個關鍵問題,並探討了核酸適配體篩選和應用的未來發展方向🙅♂️。
Pro-SELEX 篩選適配體示意圖
參考文獻
Song, P., Fan, C. Selecting aptamers with programmed affinities. Nat. Chem.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3-01215-z
供稿單位|宋萍課題組
責任編輯|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