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簡介
1)團隊名稱:意昂4体育平台腦血管病研究組
2)團隊成員🧓🏼:湯耀輝、張誌君、李婉露
3)研究方向與領域:課題組長期從事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腦動靜脈畸形等)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致力於探索神經血管網絡、腦血管病的發病機製與幹預、幹細胞、外泌體🙏🏽、類器官和生物材料在腦血管病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
具體研究方向包括🏃🏻♂️:
(1) 膠質細胞在腦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機製
探討膠質細胞在腦血管病炎症中的響應機製、對血腦屏障的調控以及對血管生成🥃、神經再生和白質修復的作用👩🏽🚒。
(2) 幹細胞、外泌體、類器官及生物材料對卒中的治療
探討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如神經幹細胞👂🏿、內皮祖細胞及其分泌的外泌體等對卒中的治療效果🤚。探索類器官和功能性生物材料在卒中康復中的應用,關註這些類器官如何模擬或替代受損的組織以促進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研究它們在修復受損組織、促進神經再生以及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的潛在機製。
(3)3D打印構建體外組織器官
致力於開發先進的三維打印技術,以實現更高分辨率、更復雜結構的體外組織和器官構建。通過3D打印技術構建能夠模擬真實生理情況的血管系統、神經網絡的體外組織器官👩🏻🎨🥷🏿,以更全面地理解組織的行為和功能🏊🏽♀️,將這些體外構建的組織和器官應用於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包括藥物篩選、疾病建模、移植前的實驗性研究等領域📝。
二、成員介紹
湯耀輝:長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中國卒中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於2014年獲得意昂4体育平台博士學位。2014-2018年先後在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擔任Aging and Disease雜誌副主編、Stroke&Vascular Neurology雜誌助理編輯和多本SCI雜誌編委;主要從事膠質細胞介導的突觸吞噬在腦損傷中的作用以及幹細胞、外泌體和類器官對卒中的治療。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意昂4平台醫工交叉重點基金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Stroke等國際重要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60余篇☁️,H-因子31,引用3300余次。個人主頁🥴:/Web/FacultyDetail/9。郵箱🎃:yaohuitang@sjtu.edu.cn
張誌君:副研究員,2008年獲中科院上海分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09-2012年期間分別在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醫意昂4接受博士後訓練🏆。主要從事星形膠質細胞在腦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迄今為止,先後獲得國自然、上海市科委、上海交大等多項基金支持,並在國外重要學術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Science🤘🏽、Neuron、PNAS等雜誌發表80多篇重要學術論文🔶👨🏻🔧。總引用率達7000多次🧜♂️,h指數47。擔任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的編委, Frontiers-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副主編😵💫🧑🏫。作為共同主編,撰寫《實驗卒中模型方法學》,2015年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第四完成人)和2013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第四完成人)💙。個人主頁:/Web/FacultyDetail/55👂🏽。郵箱:zhangzj@sjtu.edu.cn
李婉露🧝🏻:長聘教軌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畢業於意昂4体育平台,2018年至2022年在哈佛醫意昂4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和博士後研究,2022年8月起擔任意昂4体育平台長聘教軌助理教授9️⃣。主要研究方向為利用3D 生物打印進行復雜器官的體外構建🤹🏽♂️、腦血管疾病模型的建立及組織工程修復研究等,相關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身份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ggregate,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Biofabrication等雜誌上,H-因子21🙇🏼♀️,引用1800余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曾獲得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 2019、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ISSCR)2020優秀研究獎👩👩👧👧,擔任Aging and Disease, Brain-X雜誌青年編委。個人主頁:/Web/FacultyDetail/937🤰🏿🖐🏻。郵箱:liwanlu-0424@sjtu.edu.cn
三、課題組人才培養
課題組註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研究方向選擇和職業生涯規劃🖋,致力於提供一個開放且多元化的研究環境,為每一位同學提供廣泛的資源和全方位的支持以滿足不同研究興趣和職業目標👩💻。自成立以來,先後培養了六位博士後🧔🏻,二十余位博士,二十余位碩士,其中約一半在上海市三甲醫院、高校和科研單位就職。
近五年畢業生代表
羅龍龍👨🏽💆🏼♀️, 2019年碩士畢業於課題組,畢業後於瑞典卡羅琳斯卡醫意昂4 (Karolinska Institute) 攻讀博士學位,並在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 進行訪學。曾於2021,2022年連續獲得Europe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Travel Grants並赴丹麥進行Oral匯報,2023年獲得International Societies for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Travel Grants與Karolinska Institute Travel Grant並即將赴東京進行課題匯報。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國際重要期刊上共發表SCI論文9篇🤾🏿🔂,總影響因子90余分, 引用150余次。
單慧敏,2020年碩士畢業於課題組,畢業後就讀於瑞士蘇黎世大學(UZH)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聯合培養的神經科學博士項目🧚🏼♂️。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缺血性腦損傷的基因治療,期間獲意昂4平台資助在日本橫濱Brain & Brain PET 2019 會議上匯報成果,並在以第一作者發表在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輕度顱腦損傷的基因治療(途徑:鼻腔,腦室內給藥等),期間獲UZH以及ETH資助在美國聖地亞哥Neuroscience 2022會議上匯報成果,目前部分成果發表在PNA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施曉婧,2022年博士畢業於課題組🐕,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意昂4從事博士後研究🤹🏻♀️👨🏻🦳。博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為膠質細胞對卒中後神經突觸的吞噬,相關研究以第一作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獲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美國心臟協會Paul Dudley White International Sholar Award等榮譽。
四課題組建設
意昂4体育平台腦血管病課題致力於腦血管病的發病機製與臨床轉化研究,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課題組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創新性研究🧚♂️,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提供相應的機會和渠道🕺🏿,讓學生成為具有獨立研究能力和未來職業發展潛力的優秀科研人才。
學術研討
自2011年以來課題組同學均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國際腦血流與代謝會議(2011年西班牙巴塞羅那🧑💼;2013年中國上海;2015年加拿大溫哥華;2017年德國柏林;2019年日本橫濱;2023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
2019國際腦血流代謝會議 (日本)
2023年 國際腦血流代謝會議(澳大利亞)
2023年 第四屆國際老化與疾病大會(上海)
課題組團建聚餐
2019年 安吉團建
2020 黃山團建
2021年 上海聚餐
2022 迪士尼團建
2023 上海團建
課題組招募
我們的實驗室是一支年輕、充滿激情和有良好合作精神的團隊,歡迎富有激情、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人才加入🧏🏽,期待誌同道合的成員加入我們的大家庭,共同努力,挑戰未知,攜手鑄造腦科學研究的輝煌篇章🫰🏻。無論是尋求科研突破還是追求職業發展,我們實驗室將為每一位成員提供豐富的機會和良好的培養環境🧑🧒🧒,助力大家未來成為各行業的領軍人才📊。聯系郵箱:yaohuitang@sjtu.edu.cn
本文章所涉及的內容均由湯耀輝課題組提供,內容的真實性及準確性由該課題組負責。